2)517 创刊建社 (二合一)_我成了大明勋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道被各大书院「出版商」翻印了多少册,基本上大明文人士子人均一本。

  如果沈忆宸能亲自下场,把关于科举考试的经验,以及对于四书五经的讲解注释刊登在时报上面,将毫无悬念的引发起一场风潮,不愁报纸名声打不出去。

  岳正这边的话音刚落下,何闻道那便即刻补充道:「恩师,学生也有一些愚见。」

  「学术无高低之分,但说无妨。」

  沈忆宸当即就给了何闻道肯定,先秦为何能出现思想狂潮,就在于百家争鸣产生了激烈的思想碰撞。直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没有了新鲜血液的诸如,整个华夏思维才愈发的保守腐朽,最终到程朱理学走进了死胡同。

  时报的诞生,就是为了给思想碰撞提供一个场所,彻底打破儒家的固型思维。路起始于脚下,沈忆宸希望自己能给门生一个表率,那就是人人

  皆可畅所欲言!

  「大明千千万万百姓,能读书识字者十不存一,如果仅是刊登朝堂之事跟文人笔记,那么绝大多数的乡野村夫根本就看不懂时报内容,时间日久就与朝廷的邸报无异。」

  「学生认为,除了时政外还可以刊登、话本等等内容,让说书人去更为广泛的传播给普通百姓,这样才能做到哪怕出身于乡野村夫,依旧能得知时报上的内容。」

  何闻道举一反三的建议,算是补充了沈忆宸想法上的不足,他立马点头赞许道:「闻道你的想法很好,确实可以刊登、话本等等内容,甚至还能刊登商贾的广告,从而降低发行时报的成本。」

  「另外为师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时报文体尽量用话本的口语形式,不再拘泥于格式对仗!」

  古代除了识字率外,文言文的文体,同样是阻碍底层思想传播的障碍。这个时代还没有白话文运动,但是明朝话本等等文体格式,早就已经在市井坊间流行,普罗大众更容易接受。

  「恩师高见,确实底层百姓更喜欢话本格式。」

  何闻道、岳正两人均是点头认可,明朝、戏曲等等偏向于白话文的内容,正朝着一个新的高度发展,如果时报能顺应潮流的话,必然会受众大卫扩展。

  「闻道、季方,创刊建社为师可以出力,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理编修。」

  「如果可以的话,为师希望把报社交到你俩手中。」

  对于报社沈忆宸注定是没有时间跟精力去打理的,能偶尔用个笔名在上面发表两篇文章就不错了。何闻道跟岳正两人,能举办并且延续大兴隆寺讲学,就意味着他们在能力上面没有任何问题。

  把报社托付于他们,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恩师,学生……」

  面对沈忆宸突然的嘱托,何闻道两人有些惶恐,下意识想要推辞。

  不过话刚说出口,就被沈忆宸打断道:「为师相信你们能做好报社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