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 乡试第一_我成了大明勋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这一波操作下来,周叙现在才意识到,自己好像并没有看过沈忆宸的文章,怎么阅卷给他优待呢?

  想到这点,周叙有些震惊了,应届考生上门拜访主考官,都是带着一些小心思来的,这点双方都心知肚明。

  千年科举下来,也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方式,周叙哪怕身为老学究也并不反感考生这种行为,只要有真材实学,关注优待一下对方又何妨?

  明经取士,不就是为国求贤吗?

  沈忆宸拜访自己,却又没有展示文章以求在科举上优待,这点非常不符合常理。

  莫非是自己低看了沈忆宸,此子上门拜访,单纯就为了书法文学上的交流?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沈忆宸得品行高洁到何种地步,才能做到面对科举取中诱惑,都不为所动的。

  古之圣人,也不过如此吧?

  沈忆宸是不知道此时周叙的想法,要是知道的话,恐怕自己都得懵了。

  万万没想到心虚做法,现在却成为了圣人行径,还能这样理解的?

  “这个老夫也猜不到是何人所著。”

  “功叙兄都猜不到,看来本届顺天乡试真是人才辈出。”

  “那此卷就放到一边,等待最终排名吧。”

  “就依功叙兄所言。”

  沈忆宸的试卷,就这样被放在了最优等的行列之中,等待乡试最终排名。

  几日之后聚奎堂内,此时几位阅卷官脸色,都愈发憔悴了。

  房间内堆积如山的试卷,此刻也都已经审阅完毕,一百三十五名取中生员的试卷被挑选出来。其中有十份,将参与最终的解元与五经魁排名之争。

  不过真正有实力竞争解元的,是摆放在周叙以及王一宁面前的两份试卷,身为应天乡试的主考官,他们才拥有排名决定权。

  “文通兄,这两篇文章在老夫看来不相伯仲,不知你意下如何?”

  周叙嘴中的两篇文章,其中一篇为沈忆宸所写,而另外一篇,就是之前王一宁称之为经魁佳作的文章。

  那篇文章破题思路偏向于后世的张居正,以务实为主,刚好与沈忆宸属于两种不同风格,确实在伯仲之间。

  “一切还以功叙兄评断为主。”

  虽然明朝主考官并没有明确的主副之分,事实上大家心里面都明白,这不过是周叙客气一下而已,以示自己并没有私心一言堂。

  官场混连这点眼力劲都没有,那估计早就凉凉了。

  不过王一宁还是有些私心的,他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把自己看中的试卷往前略微推了一点,以表达自己态度。

  周叙就算老学究不擅长做官,好歹也是在京师官场混了几十年,这点暗示还是看得出来的。

  所以他把目光看向了几位同考官,想要询问他们都意见。

  “下官认为,王大人所荐的文章内容扎实,没有奢华之风,兼具经世致用,可当解元佳作。”

  正常情况下,同考官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