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3章 石制起重器,地下运河!(4k,求订阅!)_直播之极限巨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所看到的碎石,如出一辙。

  此外,石基的正中间,还立着一根圆柱形的石桅。

  高高耸起。

  直达洞顶。

  蔚为壮观。

  石桅上遍布着各种各样的风化纹和裂痕。

  不过,因为洞内的空气较为潮湿。

  整体保存得还算完好。

  但遗憾的是,机关上的许多零部件都已七零八落。

  只剩下了一个满目疮痍的主体。

  石桅的最顶端,也早已面目全非。

  悬挂着一个巨大的圆形绞盘。

  绞盘很有特点。

  边缘内凹。

  看样子应该是个滑轮。

  目测直径足足五六米有余。

  令人啧啧称奇。

  众人做梦都没想到,这个潮湿的地穴中,竟然还存在着一个这么精巧的机关。

  里里外外地瞧了一番后。

  陆羽若有所思地开了口:

  “各位,如果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欧利迪亚人所建造的一个简易的起重装置。”

  “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起重机。”

  历史上,最早的起重机,出现在公元前10年。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维斯就曾在他的建筑手册里有过关于起重机械的详细描述。

  具体的形状和起重原理和这个差不多。

  都是一根桅杆。

  杆顶装有滑轮。

  由牵索固定桅杆的位置。

  用绞盘拉动通过滑轮的缆索以吊起重物。

  除了单桅起重机。

  也有用两根桅杆,构成人字形的起重机。

  人形起重机,可以把吊起来的重物进行横向移动。

  但幅度很小,操作也十分吃力。

  直到15世纪,意大利人发明了转臂式起重机,才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起重机有根倾斜的悬臂,臂顶装有滑轮,既可升降又可旋转。

  但18世纪前,人类所使用的各种起重机械还都是以人力、畜力为主要的动力源。

  在起重量、使用范围和工作效率上十分有限。

  可就算这样。

  这些生活在欧利迪亚的长耳人所掌握的起重技术,也比那些古罗马的卓越建筑师,还要早上一两千年……

  盯着伫立在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

  陆羽一边摇头感叹,一边在心里想着。

  这些土著把起重机安置在这里。

  难道有什么特别的用途?

  想来,这个岩洞,并不是为了躲避战争所挖建的地道?

  而是一个神秘的地下工事?

  陆羽心里所想的这个问题,也是观众们最为关心的。

  众人一直在弹幕刨根问底地讨论着:

  “这些人莫不是要建金字塔吧?”

  “兄嘚,你想多了!”

  “我觉得很可能是吃饱了撑的!(手动滑稽)”

  “皮裤套皮裤,是必有缘故!”

  ……

  岩洞内的布局和环境条件。

  并不适合建造什么大工程。

  随着雨季的到来,暗河水位疯涨,就算再坚固的工事,怕是也难以抵挡。

  所以,这个起重器,断然另有用途。

  但具体的缘由,现在还看不明白。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古欧利迪亚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